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章 不速之客送消息(1/3)

作品:《调教大唐

从大慈恩寺驱车返回太平坊,已然近了霭霭黄昏。

郭业一进府中,便立即有下人禀告吏部的官员刚刚来过,并呈上一纸书函到他手中。

他接过来一看,这是一封用火漆封住口子的吏部公。

拿刀将火漆铲掉,拆开公一看,原来是吏部下发给他赴任扬州刺史一职的签押官凭,类似于委任状之类的东西。

吏部签发的这个公很重要,如果没有这封委任状的话,到了扬州刺史府后不仅不能证明他的身份,也无法让他和前任刺史顺利交接。

交接之时除了一些刺史府的往年账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印信,也就是通常所的象征着一州刺史权利的官印。

没有官印,他如何在扬州签押件和公,如何以扬州刺史的名义发号施令?

不过他很奇怪,按理吏部签发这个官凭公的同时,应该也会将新官服和官帽,还有银鱼袋一并呈上才是啊。

隋唐官制中等级森严,泾渭分明,对朝廷官员的官服着装有着明规定,尤其是为了让官区别于武将,加重官的含金量,规定得更多。

比如五品以上官必须着绯袍,并赐佩银鱼袋;三品以上官着紫袍,赐佩金鱼袋。

鱼袋,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在何衙门任职、官居几品、俸禄几许,出行享受何种待遇等,这是朝廷为了区别官与武官的最大象征,已然有了几分太平盛世重轻武的趋势。

这也就是通常为什么明明同一个品衔的官与武将,为何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待遇,为何武将见了官要矮上三分的缘故。

历朝历代不外如是,除非时局动荡,天下大乱,不然,武将的含金量永远不能和官相提并论。

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喜闻乐见愿意看到的。

郭业手里捏着官凭公,皱着眉头有些不悦自言自语道:难道是吏部有人故意为难我,不给我发放绯袍雁翅帽?奶奶的,难道还是觉得老子不是正经读书人出身,故意不给我这个银鱼袋?靠,皇上都赐我同进士出身了,这帮孙子还想反了不成?

一琢磨,郭业真觉得就是这么回事,肯定是吏部中有人从中作梗,过意刁难甚至想羞辱自己。

妈的,真是找死,这帮孙子骑人头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惯了,也不瞅瞅自己蹲多大号茅坑,心一脚跌进粪坑淹死。

不行!我得找孔颖达道道,问问他这个吏部尚书是怎么当的,居然欺负到我头上了!

时迟那时快,郭业将官凭公贴身放好,抬腿就冲出了厅堂,不心与迎面跑来的刘振轩撞了个满怀。

嘭!

哎哟喂,可疼死我了!

刘振轩捂着额头揉着胸,叫屈道:侯爷,您这刚回来饭还吃上两口,火急火燎又要上哪儿去啊?

郭业无暇和他瞎贫,气冲冲道:我得出门一趟去前往孔府拜会孔尚书,对了,你子赶紧给我备马。

刘振轩没有动弹的意思,低声凑近道:侯爷,长孙三公子来了,从后门偷摸进来的,现在就在书房那儿侯着您呢。

长孙三公子,羽默来了?

郭业一听这子居然是偷摸从后门潜进来的,藏头露尾跟做贼似的也真是难为他了,不由一阵好笑,点头道:好了,知道了,我这便过去书房。

言罢,暂时打消了去孔颖达府上理的念头,直奔书房而去。

他到了书房外推门而入,果真见着长孙羽默正双手负背,仰头打量着自己的书架,随手捡起书架上的一本书翻阅着。

郭业心道,这子居然还看起了书来,转性了?

当即,便冲他背影打趣道:呀嗬,今天太阳还真打西边出来了,你居然看起书来了,这可不像我认识的长孙三公子啊。

哈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调教大唐 最新章节第七百四十章 不速之客送消息,网址:https://www.888gp.org/5_549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