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争斗(1/2)
作品:《大奉打更人》,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李慕白望着公告墙边,学子越聚越多,甚至学院的先生们也闻风而来,激动的拍大腿,称赞此诗大巧不工,朴素至理。 李大儒耳廓一动,捕捉着山风送来断断续续的交谈: “先有一首天下谁人不识君,如今再出一首劝学诗,难道我大奉儒林的诗词之道,要再次崛起了吗?” “两百年来,诗词佳作寥寥无几,如今出了这两首,我们这几代读书人,总算是有脸面对后人了。” “相比起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劝学诗必定流传更广,会被时时拿出来训诫读书人。” “怎么没有署名啊,是哪位大儒所作?” 没有署名....此诗必定流传甚广....李慕白心里一动,瞅了眼低声交谈的两位好友,他不动声色的后退,离开。 张慎忽然发现李慕白不见了,“纯靖兄呢?” “方才还在此处....”陈泰左顾右盼,抬手指着矮墙方向:“在那里。” 张慎循声望去,看见李慕白屏退众学子,持笔在巨幅纸张上书写着什么。 张慎和陈泰凝神聚意,瞳孔一下变的深邃,百米开外纤毫毕现。 两人看清了,李慕白在《劝学诗》三个字边上,写下这样一行小字: “庚子末辛丑初,吾师慕白劝学,有感,作此诗。” 意思是,庚子末辛丑初,老师李慕白劝我奋发图强,我深表赞同,于是写下这首诗。 这也能蹭?两位大儒瞬间心态炸裂。 “无耻老贼,快放下笔!” ....... 书院后的雅阁,依山而建,东边毗邻着六叠瀑,西边是四季常青的竹林。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竹子在北方是稀罕物,不易养活,不易繁殖,一夜惊雷雨后春笋的景象,只有在南方才能看到。 书院的先生们从南方移植竹子,辛勤培育,耗费五十年时间,才养出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读书人对竹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赞赏它的风骨,常常以竹喻人、喻己(赞赏划重点)。 云鹿书院的院长某天过来一看,呦,竹林这么茂密了,竹不惧严寒,四季风骨,形容的不就是我吗。 大家都出克,以后我就住这里了。 于是,雅阁就成了院长的闭关之地。 简洁雅致的茶室,一位穿麻衣的老者与一位华服女子对坐饮茶,一列披坚执锐的甲士守卫在雅阁之外。 老者花白的头发随意披散,凸显出几分邋遢和洒脱不羁,法令纹和眉心的川字纹极深,而笑起来的时候,鱼尾纹则胜过前两者。 单从外表来看,很难让人想到这位落魄儒士打扮的老人,会是云鹿书院的院长。 当代儒家执牛耳者。 与他对坐饮茶的女子早已过了双十,却梳着简单的螺髻,插着一根烨烨生辉的金步摇,明显是未出阁的打扮。 她穿着月白色华美长裙,裙摆拖曳在地。 她容貌清丽脱俗,恰似一朵濯而不妖的水莲。而那双清澈的眸子仿佛一面冰镜,透彻中难掩高冷华贵。 早已长开的身段玲珑浮凸,曲线诱人。 “半年未见,院长发间银丝又增添了许多。”长公主说道,嗓音也是清清冷冷的。 “都是烦恼丝。”院长笑呵呵的饮茶。 “今日上山,闻书院弟子吟诵一首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长公主眼波微动,宛如冰镜绽破:,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如此佳作,本宫听了甚是欣喜,不知是那位大儒新作?” 院长赵守一听,摇头失笑。 “院长何故笑我。” “老夫不是笑公主,是笑云鹿书院人才济济,却不及人家率性而作。不,整个大奉儒林,都已思想麻木、古板,缺了灵气,而诗词,最注重灵气。” “....院长这话,倒是让本宫困惑了。”长公主神色恬静,秀美的兰花指捻着茶盏,饮茶的姿态高贵优雅。 赵守叹息道:“作出此诗者,非读书人,乃长乐县一名胥吏。” 长公主微微动容。 大奉王朝的这位长公主,与寻常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奉打更人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 争斗,网址:https://www.888gp.net/103/1036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