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惊人产量(2/3)
作品:《明朝大丈夫》
张理笑道:“那是自然,私卖粮食等于偷税,李将军最恨的就是不交税和偷税漏税,只要逮着就是十倍处罚。”
王承恩转头看向李景疑惑道:.‘李将军,为何处罚如此之狠?”
李景正色道:“国家要养兵,要修路,要修水利,要贩灾,哪一样都要花钱,请问钱从何来?还有,地方官员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为地方做事.难道不要俸禄,不要赏赐?这些钱都得从赋税中出。当然,咱们也不是一味的要钱,对于缴税的,尤其是纳税的大户.官府对他们还是有优惠的政令的,比如优先修他们所在的道路,这样他们运粮运物资就方便许多.优先为他们提供耕种的骡马,灌溉的季节也会优先为他们供水等等。”
“等等,灌溉时,怎么是官府供水,不是他们自己引渠入田么?”王承恩奇道。
张理笑着接道:“以前那些大户都是自己引渠入田,甚至堵截水源,不让河水外流。但是自打李将军来了以后.便开始大兴水利,在很多地方修建了水库,以前所有私人堵截的堤坝全部掘开,粮田只留入水排水的水渠。到了灌溉季节,水库开闸放水,这样大家的田地都可以灌溉到.不需灌溉的时候,水库便合闸蓄水。李将军说这样就可以防止干早,另外也可以杜绝那些大户把持水源,欺负小户百姓。”
王承恩点点头,看了李景一眼,心中暗道,这个李景实在是个人才.
不过王承恩知道.平阳府能有如今的局面,是李景以军队和金钱开路,使用强力的手段才做到的。
平阳府的官员都是李景一手推荐提拔使用的,这些人都属于既得利益者,对李景的政策自然拥护,下面那些士绅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自然无法跟李景对抗,只能乖乖服从李景的命令。但是随后这些人便觉得这些政令对他们并未造成什么影响,有的甚至还尝到了甜头,这时便觉得李录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很快成为李景的拥趸。
但是这些做法朱由检恐怕完全做不到。
朱由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故有利益集团,朱由检根本不敢得罪这个利益集团推行李景这样的政令。
除非朱由检能像李景一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但是朱由检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朱由俭虽是皇帝,但是手里根本没钱,另外,虽然大明表面上有上百万的军队.但实际上真正能勘一用的恐怕连卜万都不到。
崇祯二年时,后金进逼京城,朱由检手里的京城禁军部队根本不敢出战,最后只能下诏各地勤王。跟太祖成祖时期动辄几十上百万军队出动相比,朱由检手里可供使用的部队相差实在太远。
没有军队做强力后盾,又拿不出钱来,朱由检焉有胆量跟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对抗。
但是王承恩知道,大明要想中兴,必须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而且有平阳府的例子摆在这里,朱由检要是真心要做的话,并非没人支持,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支持.起码还有李景支持。
只要李景出手,凭李景的强力手腕.恐怕真的有办法摆平那些顽固分子。
但是朱由检能重用李景么?李景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朱由检都找出那么2脚的借口不予提拔重用,不就是防着李景么?
一旦李景的职位得到提升,手中的权力再行扩大,朱由俭只怕要寝食难安了吧?
猛然间,王承恩发现自己的思路好像有些不对,自己这次来平阳府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找李景要银子的,怎么三转两转被李景引到国家变革上面了?
李景不动声色就让自己把此行的目的忘记了.说话的技巧,处事的巧妙,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王承恩随即苦笑,李景怎会如此愚蠢,就算自己暂时忘了此行的目的,难道会永远记不起来,自己又不是马上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大丈夫 最新章节第257章 惊人产量,网址:http://www.888gp.net/1/193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