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2/3)
作品:《明朝大丈夫》。(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可是不是哪个皇帝都愿意当劳模的,当皇帝这么遭罪谁愿意干?
干是,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任用秘书(内阁)。
朱棣比较霸气,内阁成员没有敢放肆的,但是等朱株的儿子和孙子们当了呈帝以后,内阁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
内阁的权力就是票拟权,就是全国各地的条陈翅议首先经过内阁(主要是首辅)审阅,然后写成条陈上赛给皇帝,皇帝看了以后再进行批阅。
也就是说皇帝要处理的政务实际上是内阁已经过滤好的,这个权利比宰相要大得多。
虽然皇帝手里拥有最大的权利,也就是人事权,不执行可以换人,可无论怎么换,内阁的权力却始终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可以封还皇帝的命令,拒不执行。
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皇帝不想干活儿,皇帝不想干活儿就只能让秘书干,可皇帝要不给秘书权力,那秘书抚没法干活儿,所以皇帝只能眼瞅着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只能忍着。
但是内阁权力越大,皇帝就越难受,而且皇帝只有一个人,哪里对付得了这些老油条,于是皇帝开始找帮手,帮手就是太监。
要知道内阁送上来的条陈赛折,要是没有皇帝的批示是不能执行的。这就是批示权,也叫批红。
不过皇帝的事情太多,这么多事情要他自己亲自批示,他肯定批示不过来,再遇上偷懒耍滑的皇帝,那就更不愿干了,于是皇帝就找太监帮猎批示,这帮太监叫秉笔太监.而且乘笔太监不是一个人,是一群秉笔太监权力很大,但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因为批示完以后要盖章,不盖章屁用不顶。印只有一个,因此掌印太监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草印太监才是太监中的老大。
后来威名赫赫的几位太监,基本都是掌印太监。
有这帮太监帮忙,皇帝终于可以制衡内阁和大臣了。
这招挺好,内阁权重,太监有皇帝撑腰,双方势均力敌,基本上是平手。
但是要想真正平衡,关键还是要看皇帝,要看皇帝信任谁。
很可惜,皇帝终究是信任太监要多一些。
于是大明王朝倒霉了,每当太监寡权的时候,大明王朝就要丧一次元气。
但是要说大明朝是因为太监才完蛋的,那又错了。
比太监还要操蛋的是言官。
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他们的品级极低,一般都是七品。
言官们的品级虽低,但是权力却是极大,从中央到地方,上到皇帝百官,下到黎民百姓,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他们的监察和言事的范围之内。
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
都察院就像是疯人院,一旦大门打开,让御史这帮疯子钻出来,那真是见谁骂谁,逮谁咬谁,见谁灭谁。
言官敢这么器张,是因为以前的皇帝立下的规矩,不得杀言官。
有这么个规矩在那放着,言官自然无法无天,看皇帝不,匝眼的话,也是夏不客气,说骂就骂,然后皇帝还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明朝中前期还行,由于有一帮强力大腕镇场子,言官们虽然整天找茬儿,大抵还干些了正事,还不算太过嚣张,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东林党东山再起以后,算是彻底完了。
这帮人在朝堂上整天啥事儿不干,妩是跟人掐架,你要干这个,他说不行,你要千那个,他也说不行!
有这么帮玩意儿整夭在朝室上捣乱,要是还能办成事儿那真是没夭理了.
你要说他们没事儿找事儿,这点完全正确,但你要说他们一点目的没有那就错了,要知道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大丈夫 最新章节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网址:http://www.888gp.net/1/193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