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越女剑妙,缕青竹空(二)(2/2)
作品:《道上王》山僻壤,竹林之中。晋代的阮籍、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唐代孔巢文、李白等竹溪六逸……他们托身浪迹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于修竹篁韵之中,竹清丽典雅的风姿,挺拔刚直的操守,令风流名士如痴如醉,思想境界得以升华。赋竹吟竹,在文人雅士中蔚为风气。
到大自然中去,纵情山水,直接与自然对话,是克服社会与个人矛盾,弥补心理缺陷,取得心理平衡的好办法。而绿竹猗猗的优雅幽静环境,正是极好去处。唐代诗人王维饱尝“安史之乱”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乡下修竹里馆,修心养性,悟彻佛法,静习惮定,使心境归于淡泊自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何等的自由、超脱!
大诗人白居易,也是官场几经挫折,晚年退居洛阳,“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诗人在读佛习书惮定之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诗人体验到自我的价值与力量,心理归于平衡,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这些,让我最终明白,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首屈一指的恐怕要算竹了。
中国是竹的故乡,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中国的兵器陶器,中国独特的方块字,中国的科技史与建筑史,中国的衣食住行与文化艺术,无一不与竹密切相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竹子文明”就这样给人以感染和力量,使人悟出人生之真谛。苏东坡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以诗言志,借竹的形象抒发自己不媚权贵恪守淡泊的人格和情操。竹,正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浸透竹的精神的原因。
如斯宏大优秀,寄予了整个中华民主最深沉文化底蕴的精神,才是我理想中的剑意!
只有将这一切融汇在一起,凝聚成完整的竹之精神,再彻底融于我的剑道之中,时时出剑如竹,处处剑出见竹,终有一天,我必定能真正再现那一人一竹剑,一骑当千的越女之剑!
可是,就在我剑法有成的时候,却遭遇了瓶颈。
那实在是一种很讨厌的感觉,以往一日千里的进展速度一下子变成数月苦功不得寸进,无尽的焦躁,自信的动摇,信念的打击,希望的幻灭,失去的恐惧在累计三年后尽数充斥内心,让我的剑法竟然不进反退。
同时,我遭遇了另一件祸事。
也许女人的心眼真的天生就很小,“秦淮福地”并不是一个和谐宽容的门派,同门之间缺少友爱,更多的是一种宛如**争宠一样各自心怀算计,暗藏利刃的环境,我那没有胸怀也没有胸部的三师姐尤其阴狠,不择手段地争取师父的青睐,已经逼死了大师姐和二师姐的她绝不会容忍自己被一名来历不明的野种骑在自己头上,而这也是“秦淮福地”的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于是,三年多的无所寸进,终于让我的三师姐找到了机会,由于一场阴谋陷害 ...
本章已完成! 道上王 最新章节第五百五十五章 越女剑妙,缕青竹空(二),网址:http://www.888gp.net/1/1840/548.html